近期,《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在《浙江英才》栏目里,专题介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我院副总工程师单治钢的事迹,并将他作为封面人物刊出。
解读“地书”的“大师”
——记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单治钢
在水电勘测设计领域,能被评为“大师”级的人物,可谓凤毛麟角。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单治钢就是其中一个。从事水电地质勘察工作30年来,单治钢先后主持参与了40余座大中型水电工程和上百项工民建工程的地质勘察研究、关键地质技术难题的决策和技术管理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勘察奖、严恺工程技术奖等众多奖项。在单治钢的简历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电力勘测设计行业资深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各种荣誉集于一身,如大地纹理般清晰而厚重地记录下单治钢投身水电事业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当我们把镜头聚焦到这位几十年来专情水电,潜心高山的“大师”身上时,一种感动油然而生。
以苦为乐,醉心山河
1986年,单治钢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毕业后入职华东院,开始了他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地质工作是水电工程的先行军,面对的往往是是荒蛮了无人烟的崇山大川。因此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就变成了常态,而工作对象往往只能是岩石和裂缝。在这样一个危险又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单治钢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投身其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单治钢正值人生风华正茂的年纪,在四川锦屏工程现场踏勘中,年轻的他用文字记录下当时的点点滴滴。在日记中,他把野外踏勘当成现在最流行的健身运动——攀岩;把大山深处当成练歌房,时不时还KK歌;他把下陡坡时偶尔不小心的滑坡戏谑成“空降”;他将走夜路想象成新时代夜行军…… 当时大家都曾经打趣说,“单总很有艺术家的气质”。
工程勘察技术管理必须去现场,这是单治钢一直奉行的工作原则。2005年,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洞涌水量巨大,为查明涌水原因,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单治钢冒着危险第一时间趟着齐腰深的冷水进洞观察;2010年,卡拉水电站坝址边坡的一条深裂缝引起了各方极大的关注,这条沧海巨变留下的痕迹形成原因关乎国家上百亿的投资,为了查明成因和影响,单治钢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毅然钻进了这条仅有两张A3纸宽,却有十多层楼深的裂缝,观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种乐观执着、不畏艰险的精神,不仅帮助单治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也深深的影响着他的团队。
单治钢投身水电事业整整30年,作为勘测专业的分管总工,他一年平均需要核定报告60余份,近百万的文字、数据。每发现一个重大的地质问题,他几乎都要到现场跑上两三趟,华东院现有在执行项目1600余项,遍布亚、非、美洲等地,这些数据的背后意味着他每年超过250天要出差、几乎全部“牺牲”的节假日以及平均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正是源于这份专注和执着,他在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做到判断准确,决策及时,避免了因重大工程地质问题造成的失误。工程总投资298亿元、引水隧洞规模和技术难度世界第一的国家重点工程——锦屏二级水电站,是单治钢负责的主要工程项目之一。该工程总装机容量4800MW,4条引水隧洞单洞长17km,埋深1500-2000m,最大埋深2525m,实测最大地应力94.97MPa,最高外水压力超过10MPa,最大单点突涌水量7.3m3/s,其建设规模和技术难度世界罕见。超深埋隧洞围岩稳定、强烈岩爆、高压大流量岩溶突涌水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单治钢组织创新了高差达3000m的高山峡谷区系统的岩溶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方法,首次提出了高地应力及高外水压力条件下的围岩分类体系(JPF)等判别标准,建立了深埋隧洞地质灾害危险性识别和预测预报的技术体系,为电站成功建成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电站可替代火电年发电量240亿kW·h,可每年节约燃煤1130万t,有效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在繁忙的工作中,单治钢始终注重总结与创新。他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院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本世纪初,数码相机还是个新鲜玩意,大家更多是图个方便快捷,但单治钢以“敏锐的触角”,在国内率先引入数码照相三维地质编录系统,并积极探索在水电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他主持的数码照相三维地质编录系统研发在数码相机畸变参数反算、数字图像处理和三维影像建模等方面已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并且成功的应用到了锦屏、白鹤滩等大型水电工程中。
截至目前,单治钢已获得37项授权专利(发明专利21项),发表70余篇论文(其中被SCI、EI检索22篇),编写5部专著、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2部、国家能源行业标准8部。从事地质勘察工作30年中,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勘察、咨询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省部级勘察奖13项等诸多荣誉,为我国的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单治钢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目前,单治钢是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勘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时还是华东院博士后导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这些头衔和荣誉,都是他30年专情河川、阅读大山的回报,是他无数汗水和心血凝聚的成就!
言传身教,帮扶青年
作为全面负责勘测设计研究院勘测专业的副总工程师,单治钢一直重视对年轻同志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尤其是现有工程规模与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给年轻的同志做出榜样,单治钢以身作则,坚持每年写5至6篇论文或技术总结,并坚持每年抽出时间与青年员工进行技术交流。他还常常提醒青年技术人员在工作之余要重视总结。作为华东院博士后工作站导师,他先后指导博士后3人,瞄准国际前沿和水电工程需求,创造出了一批具有较大应用和理论价值的成果。
单治钢对于年轻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丰硕的技术学术成果,成为一大批年轻技术人员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
当一条条大江大河变成清洁的能源,一座座险山恶水变成安居的乐园,人们感慨于技术专家们对工程施工做出的巨大贡献时,单治钢总是虔诚地说,我们只是摸清了山河的脾气,遵循了山河的规律,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罢了。这位几十年专情河川,阅读高山的“大师”,以行者的姿态,依旧在工程勘察的道路上谨慎前行。
( 文/ 姚 实 杨蓄芳 )
26
2025/08
26
2025/08
14
2025/08
14
2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