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老城的临平图书馆正式开馆,消息一出便得到了各路媒体的纷纷报道。2017年,华东院承担了杭州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总承包任务,在余杭区住建局的指导下,为临平老城区打造独具品质的慢生活区。临平图书馆就是老城有机更新中一个标志性建筑。
经过两年多的项目推进,历史悠久的临平山绿道樱花绽放,600多米长的文化艺术长廊形、音、书、画百花齐放,14个口袋公园“争奇斗艳”,老旧街道变身整洁宽敞的商业街区,运动休闲公园处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曾经公共设施不全、环境脏乱差、停车难上加难的临平老城摇身成为颜值爆表的潮流“网红”,不仅唤醒城市记忆,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也为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板。

以未来社区理念,焕发老城新活力
未来社区理念
2019年浙江省两会上,未来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且被定义为2019年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什么是未来社区?
简单来说,就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要变成更加充满人文关怀、智慧、低碳、共享的地方。
浙江省未来社区长什么样?
1个中心: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3大价值坐标: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
9大未来场景: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低碳、未来服务、未来治理
作为浙江省未来社区发展研究中心的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未来社区主要参与单位,华东院全过程深度参与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
在临平老城有机更新项目中,华东院将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未来社区的九大场景率先应用其中,为打造未来社区提供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到运维的全过程智慧化服务。

规划引领,数字驱动
华东院通过充分考虑临平老城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质等各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通过打造形、音、书、画四大艺术区,为老城融入运动、休憩、戏曲交流、文化展览等一系列功能。打造了人流监控、人员识别、无人零售、环境监测、智慧幼教、行车引导等28个未来社区场景,让老城居民享受智慧化带来的便捷服务,更为未来社区的公共空间应用搭建一个示范平台。
多专业融合 全过程覆盖 智慧化服务
临平老城有机更新涉及专业领域众多、影响范围广、施工难度大。除了有传统的房建工程、景观工程、道路工程,还有大跨度钢结构天桥、立面整治、市政管线更新、夜景灯光、智慧城市等专业工程,几乎囊括了城市建设的所有内容。项目所在区域周围民房林立,管线错综复杂,这也为改造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
项目建设中,华东院运用精湛的工程技术能力和领先的信息化数字化能力,多专业、跨领域综合协调作战,保证了项目的安全高效推进。
华东院充分发挥“工程+IT”优势,通过IoT、AI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上层应用场景智能化联动,为长廊提供一个可承载N个应用及运营方案的智慧云平台,打造安全、舒适、绿色、高效的智慧社区。
通过临平老城更新的未来社区实践,不仅解决了社区“老大难”的民生问题,而且成为当地产业创新的引擎。在改善大民生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创业、投资,直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市治理理念和运营方式的转型。
持续深入参与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华东院从“139”顶层设计出发,持续参与未来社区创新研究、试点推进和咨询服务工作,提供全方面技术支撑。先后承担了3项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发展研究课题,深入参与构建省级未来社区CIM平台,探索了数字化在未来社区中的实现路径和应用模式,参与制定浙江省未来社区数字化标准和相关子系统工作。
在浙江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中,华东院助力绍兴上虞鸿雁社区等3个试点成功申报。
绍兴上虞鸿雁社区以邻里和创业为特色场景,实施单元用地面积23.1公顷,建筑体量约42万方,预计将为社区引进各类人才4900人,直接受益居民达6800人。
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占地约37公顷,改造建设面积约32公顷,以“古海塘文化”为精神枢纽,“智创采荷”为价值主线,打造具有品质人居、优质创业、文化包容、富有活力的未来都市生活社区。
华东院始终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依托“浙江省数字城市CIM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城市3.0(CIM)杭州实验室”,全方位开展城市课题研究。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数字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以“美好生活”定位城市和区域规划,将历史与未来、生态与经济发展、文化与城市建设、产城融合、智慧化赋能融入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区域的发展蓝图,以思想和智慧激发城市魅力和活力,不断为人们带来新时代的梦想与感动。

29
2025/09
22
2025/09
26
2025/08
26
2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