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夏天温度最高能达到摄氏45度(华氏113度),作为国内第一大城市,卡拉奇直到2010年还有一天停电十个小时的痛苦经历,不要说用空调,在用电高峰期的夜晚整个城市经常会陷入一片黑暗。
2016年的夏天尤其炎热,这让伫立在风机前的阿西夫(Asif)心中满是感慨。他希望这些风机能快点投入运行,帮助祖国缓解日益紧张的电力紧缺问题,自己的生活也能过得更舒适些。
与阿西夫一样,范西姆也是华东院在当地的聘用的工程师。由于吊装处于高峰期,而此时的气候极不适合工作的展开,作为吊装团队的一员,范西姆不得不每天凌晨4、5点钟便起床观察风速,如果风速合适,则要马上通知分包商前往现场进行吊装工作,可谓争分夺秒。而在验收期间,吊装团队每天都冒着酷暑,与业主,厂家人员爬风机验收,有时候,在80米的高空一待就是一天。
阿西夫出生于巴基斯坦信德省的一个小村落,“放羊赚钱娶媳妇,娶媳妇生娃放羊”是这里百姓生活真实的写照。然而阿西夫的父亲卖掉了家里唯一一头母羊,让阿西夫去了当地的一家公办学校读书。
“要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成为了阿西夫唯一的信念。
三年前,阿西夫成为华东院巴基斯坦项目群的首批巴籍工程师,先后参与了萨菲尔、塔帕、玛斯特、萨察尔四个华东院执行的风电项目。风电选址大都在戈壁地区,阿西夫和他的中国兄弟们,一次又一次在戈壁滩中安营扎寨,一次又一次在紧张的工期内安全可靠地将风塔竖立在巴基斯坦的土地上。
在华东院项目团队共同努力下,巴基斯坦风电市场迎来大丰收:
萨菲尔、塔帕、玛斯特、萨察尔共计超过180MW风电场先后投入商业运行。
锦屏、哈瓦、哈特福德先后开工建设。
目前,华东院在巴基斯坦执行的风电总承包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80MW,占巴基斯坦风电市场份额超过50%。
投产运行的风电项目全场设备可用率领跑所有巴基斯坦风电项目。
华东院已经成为巴基斯坦风电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承包商。
短短几年间,在中国兄弟的帮助下,今天的卡拉奇已经成为巴基斯坦少数不再拉闸限电的城市。
三年里,华东院人还为巴基斯坦累计带来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
阿西夫不仅成为了村子里的第一个工程师,这个夏天,他还将全家搬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城市——卡拉奇,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当阿西夫和项目群同事一同前往当地小学结对助学时,他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中国朋友,“孩子们,你们知道么,我身后的这些叔叔他们是中国人,是我的同事,更是我的朋友”。
2016年的夏天,阿西夫和范西姆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
华东院邀请当地多家企业共同举办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板球联赛。来自该地区多个企业的中巴员工组成了9支队伍,历时八天,共计19场比赛。尽管参赛人员肤色不同、国度不同,却怀揣着共同的体育精神,在飞沙走石、酷热难耐的工地现场展开了激烈角逐。超过500名当地居民,各公司业主、工程师到场助阵,“Chian Pakistan Zindabad”(中巴友谊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在巴基斯坦塔尔沙漠上空久久回荡。赛事同时吸引了6家当地电视媒体及21家当地报纸媒体的争相报道。
作为痴迷的板球爱好者,同时也是华东院Master风电队的主力,阿西夫和范西姆都十分兴奋,“这是我参加的规模最大,最棒的板球联赛,是中国人帮我实现了我的板球梦,中巴友谊万岁!”
最终,阿西夫和范西姆代表的Master风电团队斩获冠军,并分别获得“系列赛最佳球员”和“总决赛最佳球员”称号,生平第一次他们像板球明星一样被欢呼的人群高高抛起。
华东院人在肆虐的风沙中创造的风电“奇迹”,吸引着大批中巴人才聚集于此,共同建设戈壁滩上的“巴比伦”,使中巴两国人民友谊之花茁壮成长,终有一天,这朵艳丽的鲜花将在欧亚巴大陆绽放万丈光芒。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千百年来,丝绸古道上悠扬的驼铃声犹如信标一般,指引着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孜孜不倦的探索。巴基斯坦南部平原的一座座风机如同丰碑一般,用低沉的风轮声吟唱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赞歌。
阿西夫(Asif)在工地
20
2025/05
09
2025/05
22
2025/04
16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