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出20周年。多年来,华东院始终践行“两山”理念,将“服务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企业使命,融入到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凭借工程技术和信息化数字化核心能力,我们让能源更清洁,让城镇、乡村更现代,让河湖、山川更美丽,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做清洁能源的践行者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安吉县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地处浙江北部的安吉天荒坪镇,青山叠翠,竹林似海,流水潺潺。华东院勘测设计的天荒坪、长龙山两座世界级抽水蓄能电站“姐妹花”在这里次第绽放,为华东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作出积极贡献。除了最直观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抽蓄建设也引导当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天荒坪镇原名山河乡,1992年撤乡设建制镇,因天荒坪电站而取名“天荒坪镇"。然而这里曾因采石开矿终日烟雾缭绕,烟灰扑面。抽蓄电站的建设和发展,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如今,梨形上水库“江南天池"的美誉已名扬四海,作为国家4A级景区,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酒店民宿、温泉、滑雪等业态依托电站迎来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潜力持续释放,彻底摆脱了靠开矿、造纸等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以天荒坪为起点,华东院先后承担了50余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勘测设计和总承包工作,在抽蓄建设中,将绿水青山的动人故事讲述到更多地方。
在常规水电领域,华东院全过程勘测设计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所发绿电沿特高压线7毫秒左右可“闪送”至2000公里外的我国东部,为“西电东送”和电网稳定运行提供支撑。投产发电4年,电站间累计发电超196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亿吨。
凭借在海洋能源开发领域,数十年的创新深耕和工程实践,华东院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综合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海洋新能源勘测装备群,逐步走向深远海,勘测设计和总承包的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超2000万千瓦。近年来,华东院混塔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正成为大型高空化风电机组支撑结构的首选,以科技创新赋能工程项目降本增效。同时,积极推进光伏、多能互补等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为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大型新能源基地贡献力量。
做美好生活的建设者
我们坚持发挥规划引领优势,聚焦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未来社区、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从蓝图到砖瓦的定制化一揽子解决方案,从闲林埠有机更新、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到绍兴上虞鸿雁未来社区,我们坚持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为了让乡村更美丽,我们紧扣“土地”这个关键词,通过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万亩方”等一批项目建设,既发掘当地人文内涵,又破解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土地利用低效、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我们守护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深耕全国多项灌区工程,为提升灌溉效率稳粮食产量贡献力量,让大地焕发生机。
守住耕地红线。华东院研发的“空间智治”数字化平台形成“源头发现、在线核查、核实处置”工作闭环,创新实现耕地云上监管。“以前耕地保护情况,需要基层统计上报,现在不仅可以线上掌握,还可以实时监测违法违规情况。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华东院将持续发挥多专业融合全过程覆盖,智慧化服务的差异化优势,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做美丽河湖的守护者
积极响应国家水网战略的时代号召,立足流域与区域协同发展,将治水智慧注入现代水网体系构建,在杭州、南京、福州等20个城市铺展水网规划蓝图,推动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落地实施;以“水网+”模式创新,承担国内多个重要流域防洪排涝体系主干工程建设任务,释放城市发展潜能;重塑生命脉络,统筹水源调蓄和水资源优化配置,赋能城乡发展动能。
华东院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凭借环境工程、水务工程、生态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等领域数十年的核心技术积累与实践创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成功实施1000余个流域生态治理单元与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累计治理河道长度超10000公里,打造了深圳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样板工程,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大地生机盎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绿色”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山水间的幸福画卷,如今正在变成现实。华东院将继续秉承“服务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企业使命,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25
2025/07
06
2025/06
05
2024/11
29
2024/04